<progress id="brace"></progress>

<acronym id="brace"><blockquote id="brace"><nav id="brace"></nav></blockquote></acronym>
  • <optgroup id="brace"><li id="brace"><del id="brace"></del></li></optgroup>
    <optgroup id="brace"><li id="brace"><source id="brace"></source></li></optgroup>

    <span id="brace"><sup id="brace"><object id="brace"></object></sup></span>
    1. 吳堡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推進吳堡氣象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
      恢復窄屏
      索引號 0160921141/2023-02604 發文字號 吳政辦發〔2023〕41號
      發布機構 吳堡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公文時效 有效
      名稱 吳堡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推進吳堡氣象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
      成文日期 2023-08-08 發文日期 2023-08-09 02:54

      吳堡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關于印發《推進吳堡氣象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

      吳政辦發〔2023〕41號

      各鎮人民政府、宋家川街道辦事處,縣政府各有關工作部門,駐吳各有關單位:

      《推進吳堡氣象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2023—2025年)》已經縣政府研究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工作實際,認真抓好貫徹落實。


      吳堡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3年7月31日


      推進吳堡氣象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

      (2023—2025年)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氣象工作重要指示批示和國務院《氣象高質量發展綱要(2022—2035年)》(國發〔2022〕11號)、陜西省人民政府《關于推進陜西氣象高質量發展建設氣象防災減災示范省實施方案》(陜政辦發〔2022〕35號)、榆林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推進榆林氣象事業高質量建設氣象防災減災示范市實施方案(2023—2025年)》(榆政辦發〔2023〕5號)精神,加快推進吳堡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進一步提升氣象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筑牢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結合我縣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推進吳堡氣象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意義

      2019年12月,在新中國氣象事業70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專門作出重要指示,“氣象工作關系生命安全、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做好氣象工作意義重大、責任重大?!币蟆巴苿託庀笫聵I高質量發展”。國務院出臺《綱要》,明確提出氣象事業是科技型、基礎性、先導性社會公益事業,在國家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中擔負著全方位服務保障作用。在當前氣候變暖和極端災害天氣頻發、重發的新形勢下,氣象已日益成為做好防災減災救災的優先條件、保障經濟社會發展的前瞻要素和應對氣候變化的科學前提。推進我縣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既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舉措,也是提升氣象防災減災能力的迫切需要,更是保障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手段和打造“三個示范縣”、建設“三個吳堡”的重要措施。

      二、總體目標

      到2025年,氣象觀測站點平均間距9公里,防災減災重點區域達3公里,多要素氣象站占比80%以上。24小時晴雨預報準確率達到92%以上、氣溫預報準確率達到87%、暴雨預警信號準確率達到92%以上,強對流天氣預警信號提前量達到45分鐘以上。氣象災害預警信息覆蓋率提高到95%以上,基層氣象防災減災標準化達到100%。人工影響天氣保障面積覆蓋率達到90%以上,作業裝備自動化率達到60%以上。氣象服務公眾滿意度達到94分以上。臺站基礎設施建設能夠滿足高水平業務現代化需求。

      三、主要任務

      (一)筑牢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

      1.健全氣象防災減災工作機制,提升突發災害應急處置能力。健全以氣象預警信息為先導的“黨委領導、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氣象防災減災工作機制。完善高級別預警信息面向黨政主要領導、基層責任人的“叫應”與直通式報告機制。推進氣象災害預警納入部門應急預案響應啟動條件,制定氣象災害應急聯動閾值指標和防御指南。優化部門間重大災害性天氣綜合會商研判調度工作流程,健全基于高級別預警信息的“五停一休”聯動機制。定期開展氣象災害防御水平評估,將重大氣象災害防御工作納入安全生產和綜合防災減災救災考核。加強社區網格員、氣象信息員、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員、防災減災助理員隊伍共建共享共用,健全氣象預警信息傳播報送和應急指揮救援機制。做好重大規劃、重點工程項目氣候可行性論證,強化重大工程建設氣象服務保障。建立多部門重大災害性天氣科普聯動機制,聯合開展氣象防災減災科普教育。

      2.加強氣象監測預報預警,強化防災減災先導作用。實現省、市一體化智慧氣象監測預報預警服務系統本地化應用,提高氣象災害預報預警定量化、精細化水平。建立健全分災種、分重點行業氣象災害監測預報預警體系,提高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和中小河流洪水、山洪災害、地質災害、流域區域洪澇、森林草原火災等氣象風險預報預警能力和氣象災害防御決策支撐能力。建立氣象災害鑒定評估制度。實現氣象災害監測率達到80%以上,暴雨預警命中率達到90%以上。加強各部門風險普查成果應用與共享,提高全社會、全行業氣象災害防御應對能力。

      3.強化氣象預警信息發布,建立健全再傳播機制。完善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系統,建立統一規范的預警信息接口,與應急、水利、農業、自然資源和規劃等部門及融媒中心建立廣泛的再傳播渠道。建立重大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快速發布“綠色通道”制度,強化預警信息智慧服務能力,在重點區域建設基于不同等級的雷電等氣象災害預警信號聲光報警系統,提高重點領域氣象預警精準靶向發布能力。

      (二)加強氣象基礎能力建設

      1.構建多源數據監測網,提升氣象信息化能力。實施吳堡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建設工程,完善各類觀測系統建設。在重點易災區及人影作業點新建氣象監測站點5個,新建視程天氣現象儀1套、固態降水儀1個。建設常規通信和北斗衛星于一體的氣象數據傳輸網絡。提升氣象數據支撐能力,依托省、市氣象云+端數據平臺,實現全縣氣象數據“一張網”,實現對氣象數據的集中管理、傳輸、處理、監控、應用及分析。在確保氣象數據安全的前提下,推進信息開放和共建共享,健全跨部門、跨地區氣象相關數據的獲取、存儲、匯聚及使用監管制度。

      2.推進省市預報業務系統本地化應用,提升精準預報能力。進一步推進省、市智能網格預報業務系統的本地化應用,強化災害性天氣機理研究,提高災害性天氣和高影響天氣的短時臨近預報預警和極端氣候事件預報預測能力。應用好衛星云圖、雷達回波和智能網格預報平臺,提升定點、定量、定時預測業務能力。

      3.建立數智化氣象服務體系,提升精細服務能力。堅持需求導向,推進氣象服務向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建立“網格實況/智能預報+氣象服務”業務體系。加強氣象服務相關行業和社會數據共建共享,建設標準規范的氣象服務大數據平臺。發展基于場景和影響的氣象服務技術,構建氣象影響閾值指標和服務模型,建設產品自動制作、服務按需提供、智能在線互動、效益定量評估的氣象服務平臺,促進氣象信息在社會領域廣泛高效應用。

      4.加強智慧氣象臺站建設,夯實基層臺站保障能力。完成吳堡國家基本氣象站基礎設施及業務運行環境項目建設,持續打造布局合理、功能完備、智能高效、綠色安全的現代化氣象臺站。強化氣象臺站文化品牌和特色化氣象服務示范站建設,在氣象觀測站建設氣象科普基地或氣象主題公園。

      (三)提高氣象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

      1.強化農業生產精細化服務,推進為農服務提質增效。建設新型農業自動化觀測系統1套、區域土壤自動水分站1套、特色大棚農業氣象服務站6個、青梨及山地蘋果特色產業氣象服務站6個,滿足多種類、高時效的糧油作物氣象監測服務需求,為干旱服務提供數據支撐。推進基于智能網格預報和農業大數據的農業氣象災害精細化監測和無縫隙預報預警,建設智能觀測、定量評估、個性定制、按需推送的精細化、智慧化農業氣象服務系統。優化特色農業氣象服務,建設青梨等優質產業服務基地,推廣農業氣象智慧防災減災終端5套。打造青梨等優勢特色農產品“國家級氣候好產品”名片。

      2.實施“氣象+”賦能行動,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強化交通氣象監測,圍繞惡劣天氣高影響路段,建設交通氣象站2套,開展分災種、分線路、分路段的精細化交通氣象服務。強化旅游安全氣象風險預警服務和旅游線路氣象預報,在主要景區建設旅游氣象站10套。探索森林火險氣象等級預報,建立森林火險精細化網格預報體系。構建“氣象+”重點行業服務新業態,建立氣象與應急、工貿、電力、交通、文旅、林業等行業的一體化氣象防災減災指揮平臺,為生命安全和生產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3.強化生態氣候服務能力建設,助力區域生態協調發展。新建植被生態監測站1套、生態實景監測站2套,開展植被生長特征觀測,為生態氣象指標研究提供支持。

      4.提升人工影響天氣能力,健全安全管理體系。貫徹落實《榆林市人工影響天氣彈藥安全暫行管理辦法》,健全人工影響天氣安全管理責任體系。提升人工影響天氣作業點安全等級,新建標準化作業點3個,購置4門高炮、5套火箭發射器,加快自動化新型作業裝備更新換代,提高安全保障能力。強化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提高事故應急處置能力。理順人工影響天氣工作體制機制,強化運行保障和人影作業隊伍建設。

      (四)優化人民美好生活氣象服務供給

      1.加強公共氣象服務供給,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將公共氣象服務納入公共服務清單目錄,形成長效機制。加強氣象服務信息傳播渠道建設,將氣象服務設施建設納入城市更新計劃、鄉村振興戰略,在行政及企事業單位、“兩站一場”、鄉村、公園、校園等場所,建設以電子屏幕為載體的氣象智慧終端20套。與傳媒中心、通信運營商聯合探索建立數字電視、融媒渠道氣象服務,促進城鄉、區域、群體之間的公共氣象服務均等化。建設花粉自動監測站1套,建立花粉濃度智能預報服務系統,提升花粉氣象服務現代化、智慧化水平。

      2.加強城市氣象服務,保障城市安全運行。建立氣象服務城市高質量發展長效機制,將氣象防災減災納入城市發展規劃、城市管理考核監督等體系。新建小型智能氣象站6個,織密城市氣象觀測站網,提升城市氣象感知水平。開展吳堡城區公共設施重點隱患區域氣象災害風險評估,提升基礎設施抗御氣象災害標準,推進氣象防災減災融入基層網格治理體系。強化城市供水、供電、供氣、供暖、通信網絡、交通運輸等生命線安全運行氣象保障。加強重大活動、重要賽事等氣象保障服務。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成立由分管副縣長任組長的工作領導小組,加強對我縣氣象高質量發展工作的組織領導,健全部門協同、上下聯動的氣象高質量發展工作機制,將氣象高質量發展納入相關規劃,統籌做好資金、用地等保障。推行部門聯合執法,加強防雷安全、人工影響天氣安全監管。

      (二)加強政策支持。落實氣象雙重領導管理體制和雙重計劃財務保障體制,按照投入體制保障建設資金到位。認真落實人才政策措施,確保氣象部門人才隊伍穩定。推進氣候資源開發利用、氣象災害防御地方立法,適時做好法規規章“廢改立”工作,完善地方氣象標準體系。建立健全協作配合機制,推行部門聯合執法,加強防雷安全、人工影響天氣安全監管。

      (三)加強財政保障。縣財政要加強對氣象高質量發展的資金支持,按照市、縣“十四五”氣象事業發展規劃推進重點項目建設,確保投資到位和建設審批手續辦理工作順暢,推動政府購買氣象服務工作。

      (四)加強科技支撐。完善科技創新人才培養使用激勵機制,優化氣象人才科技創新發展環境。強化氣象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強化局校、局企多層次、多領域的深度合作,圍繞核心業務技術搭建創新合作平臺。將氣象人才統籌納入地方政府人才計劃及創新團隊支持計劃,將氣象部門干部、人才納入地方黨政、業務干部教育培訓管理。


      附件:推進吳堡氣象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2023—2025年)重點任務及責任分工


      附件:

      推進吳堡氣象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2023—2025年)重點任務及責任分工


      一、筑牢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


      重點任務

      具體措施

      牽頭單位

      配合單位

      責任單位

      完成時間

      1.健全氣象防災減災工作機制,提升突發災害應急處置能力。

      健全以氣象預警信息為先導的“黨委領導、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氣象防災減災工作機制。完善高級別預警信息面向黨政主要領導、基層責任人的“叫應”與直通式報告機制。

      縣應急局、縣氣象局

      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縣交通局、縣水利局、縣農業農村局、縣林草辦

      各鎮人民政府、宋家川街道辦事處、縣政府各有關工作部門、駐吳各有關單位

      2024年

      推進氣象災害預警納入部門應急預案響應啟動條件,制定氣象災害應急聯動閾值指標和防御指南。優化部門間重大災害性天氣綜合會商研判調度工作流程,健全基于高級別預警信息的“五停一休”聯動機制。

      縣應急局、縣氣象局

      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縣交通局、縣水利局、縣農業農村局、縣林草辦

      各鎮人民政府、宋家川街道辦事處、縣政府各有關工作部門、駐吳各有關單位

      2025年

      開展氣象災害防御水平評估,將重大氣象災害防御工作納入安全生產和綜合防災減災救災考核。加強社區網格員、氣象信息員、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員等隊伍共建共享共用,健全氣象預警信息傳播報送和應急指揮救援機制。

      縣應急局、縣氣象局

      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縣交通局、縣水利局、縣農業農村局、縣林草辦

      各鎮人民政府、宋家川街道辦事處、縣政府各有關工作部門、駐吳各有關單位

      2024年

      做好重大規劃、重點工程項目氣候可行性論證,強化重大工程建設氣象服務保障。

      縣氣象局

      縣財政局

      各鎮人民政府、宋家川街道辦事處、縣政府各有關工作部門、駐吳各有關單位

      2023—2025年

      建立多部門重大災害性天氣科普聯動機制,聯合開展氣象防災減災科普教育。

      縣委宣傳部、縣應急局、縣氣象局

      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縣交通局、縣水利局、縣農業農村局、縣林草辦

      各鎮人民政府、宋家川街道辦事處、縣政府各有關工作部門、駐吳各有關單位

      2023年

      2.加強氣象監測預報預警,強化防災減災先導作用。

      實現省、市一體化智慧氣象監測預報預警服務系統本地化應用,提高氣象災害預報預警定量化、精細化水平。

      縣氣象局

      縣應急局、水利局


      2023年

      建立健全分災種、分重點行業氣象災害監測預報預警體系,提高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和中小河流洪水、山洪災害、地質災害、流域區域洪澇、森林草原火災等氣象風險預報預警能力和氣象災害防御決策支撐能力。

      縣氣象局

      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縣交通局、縣水利局、縣農業農村局、縣林草辦


      2023—2025年

      建立氣象災害鑒定評估制度。實現氣象災害監測率達到80%以上,暴雨預警命中率達到90%以上。加強各部門風險普查成果應用與共享,提高全社會、全行業氣象災害防御應對能力。

      縣應急局、縣氣象局

      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縣交通局、縣水利局、縣農業農村局、縣林草辦


      2025年

      3.強化氣象預警信息發布,建立健全再傳播機制。

      完善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系統,建立統一規范的預警信息接口,與應急、水利、農業、自然資源和規劃等部門及融媒中心建立廣泛的再傳播渠道。

      縣委宣傳部、縣氣象局、縣應急局

      縣工貿局、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生態環境局吳堡分局、縣住建局、縣交通局、縣水利局、縣農業農村局、縣林草辦

      各鎮人民政府、宋家川街道辦事處、縣政府各有關工作部門、駐吳各有關單位

      2025年

      建立重大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快速發布“綠色通道”制度,強化預警信息智慧服務能力,在重點區域建設基于不同等級的雷電等氣象災害預警信號聲光報警系統,提高重點領域氣象預警精準靶向發布能力。

      縣氣象局

      縣應急局、縣工貿局

      各鎮人民政府、宋家川街道辦事處、縣政府各有關工作部門、駐吳各有關單位

      2024年

      二、加強氣象基礎能力建設

      重點任務

      具體措施

      牽頭單位

      配合單位

      責任單位

      完成時間

      1.構建多源數據監測網,提升氣象信息化能力。

      實施吳堡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建設工程,完善各類觀測系統建設。在重點易災區及人影作業點新建氣象監測站點5個,新建視程天氣現象儀1套、固態降水儀1個。

      縣氣象局

      縣發改局、財政局

      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縣水利局、各鎮人民政府、宋家川街道辦事處

      2023—2024年

      建設常規通信和北斗衛星于一體的氣象數據傳輸網絡。提升氣象數據支撐能力,依托省、市氣象云+端數據平臺,實現全縣氣象數據“一張網”,實現對氣象數據的集中管理、傳輸、處理、監控、應用及分析。

      縣氣象局

      縣發改局、財政局

      各鎮人民政府、宋家川街道辦事處、縣政府各有關工作部門

      2025年

      在確保氣象數據安全的前提下,推進信息開放和共建共享,健全跨部門、跨地區氣象相關數據的獲取、存儲、匯聚及使用監管制度。

      縣氣象局

      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生態環境局吳堡分局、縣水利局、縣農業農村局、縣林草辦

      縣應急局

      2024年

      2. 推進省市預報業務系統本地化應用,提升精準預報能力。

      進一步推進省、市智能網格預報業務系統的本地化應用,強化災害性天氣機理研究,提高災害性天氣和高影響天氣的短時臨近預報預警和極端氣候事件預報預測能力。

      縣氣象局



      2023年

      應用好衛星云圖、雷達回波和智能網格預報平臺,提升定點、定量、定時預測業務能力。

      縣氣象局



      2024年

      3.建立數智化氣象服務體系,提升精細服務能力。

      堅持需求導向,推進氣象服務向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建立“網格實況/智能預報+氣象服務”業務體系。

      縣氣象局

      縣發改局

      各鎮人民政府、宋家川街道辦事處、縣政府各有關工作部門

      2023年

      加強氣象服務相關行業和社會數據共建共享,建設標準規范的氣象服務大數據平臺。

      縣氣象局

      縣發改局、財政局

      縣應急局、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縣住建局、市生態環境局吳堡分局、縣交通局、縣水利局、縣農業農村局、縣林草辦、各鎮人民政府、宋家川街道辦事處

      2025年

      發展基于場景和影響的氣象服務技術,構建氣象影響閾值指標和服務模型,建設產品自動制作、服務按需提供、智能在線互動、效益定量評估的氣象服務平臺,促進氣象信息在社會領域廣泛高效應用。

      縣氣象局

      縣發改局、財政局

      縣應急局、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縣住建局、市生態環境局吳堡分局、縣交通局、縣水利局、縣農業農村局、縣林草辦、各鎮人民政府、宋家川街道辦事處。

      2025年

      4.加強智慧氣象臺站建設,夯實基層臺站保障能力。

      完成吳堡國家基本氣象站基礎設施及業務運行環境項目建設,持續打造布局合理、功能完備、智能高效、綠色安全的現代化氣象臺站。

      縣氣象局

      縣發改局、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縣住建局、縣財政局


      2024—2025年

      強化氣象臺站文化品牌和特色化氣象服務示范站建設,在氣象觀測站建設氣象科普基地或氣象主題公園。

      縣氣象局

      縣發改局、縣財政局、縣科協、縣住建局


      2023—2025年

      三、提高氣象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

      重點任務

      具體措施

      牽頭單位

      配合單位

      責任單位

      完成時間

      1.強化農業生產精細化服務,推進為農服務提質增效。

      建設新型農業自動化觀測系統1套、區域土壤自動水分站1套、特色大棚農業氣象服務站6個、青梨及山地蘋果特色產業氣象服務站6個,滿足多種類、高時效的糧油作物氣象監測服務需求,為干旱服務提供數據支撐。

      縣氣象局、縣農業農村局

      縣發改局、財政局

      各鎮人民政府、宋家川街道辦事處、縣政府各有關工作部門

      2023—2025年

      推進基于智能網格預報和農業大數據的農業氣象災害精細化監測和無縫隙預報預警,建設智能觀測、定量評估、個性定制、按需推送的精細化、智慧化農業氣象服務系統。

      縣氣象局、縣農業農村局

      縣發改局、財政局


      2024年

      優化特色農業氣象服務,建設青梨等優質產業服務基地,推廣農業氣象智慧防災減災終端5套。

      縣氣象局

      縣農業農村局

      各鎮人民政府、宋家川街道辦事處

      2023—2024年

      打造青梨等優勢特色農產品“國家級氣候好產品”名片。

      縣氣象局

      縣農業農村局

      各鎮人民政府、宋家川街道辦事處

      2023—2025年

      2.實施“氣象+”賦能行動,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強化交通氣象監測,圍繞惡劣天氣高影響路段,建設交通氣象站2套,開展分災種、分線路、分路段的精細化交通氣象服務。

      縣氣象局、縣公安局、縣交通局

      縣發改局、財政局

      各鎮人民政府、宋家川街道辦事處

      2023年

      強化旅游安全氣象風險預警服務和旅游線路氣象預報,在主要景區建設旅游氣象站10套。

      縣氣象局、縣文旅局

      縣發改局、縣財政局

      各鎮人民政府、宋家川街道辦事處

      2023年—2024年

      探索森林火險氣象等級預報,建立森林火險精細化網格預報體系。

      縣氣象局

      縣應急局、縣林草辦

      各鎮人民政府、宋家川街道辦事處

      2023年

      構建“氣象+”重點行業服務新業態,建立氣象與應急、工貿、電力、交通、文旅、林業等行業的一體化氣象防災減災指揮平臺,為生命安全和生產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縣氣象局

      縣發改局、縣財政局、縣工貿局、縣應急局、縣文旅局、縣林草辦

      各鎮人民政府、宋家川街道辦事處

      2024年

      3.強化生態氣候服務能力建設,助力區域生態協調發展。

      新建植被生態監測站1套、生態實景監測站2套,開展植被生長特征觀測,為生態氣象指標研究提供支持。

      縣氣象局

      縣發改局、縣財政局

      市生態環境局吳堡分局、縣林草辦、各鎮人民政府、宋家川街道辦事處

      2023年

      4.提升人工影響天氣能力,健全安全管理體系。

      貫徹落實《榆林市人工影響天氣彈藥安全暫行管理辦法》,健全人工影響天氣安全管理責任體系。

      縣氣象局

      縣政府辦、縣應急局

      縣公安局、縣交通局、縣應急局

      2023年

      提升人工影響天氣作業點安全等級,新建標準化作業點3個,購置4門高炮、5套火箭發射器,加快自動化新型作業裝備更新換代,提高安全保障能力。

      縣氣象局

      縣政府辦、縣財政局

      各鎮人民政府、宋家川街道辦事處

      2023—2025年

      強化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提高事故應急處置能力。

      縣氣象局

      縣政府辦

      縣公安局、縣工貿局、縣交通局、縣應急局

      長期

      理順人工影響天氣工作體制機制,強化運行保障和基層作業隊伍建設。

      縣氣象局

      縣政府辦

      縣編辦、縣人社局、縣財政局

      長期

      四、優化人民美好生活氣象服務供給

      重點任務

      具體措施

      牽頭單位

      配合單位

      責任單位

      完成時間

      1.加強公共氣象服務供給,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將公共氣象服務納入公共服務清單目錄,形成長效機制。

      縣氣象局

      縣發改局、財政局


      2024年

      加強氣象服務信息傳播渠道建設,將氣象服務設施建設納入城市更新計劃、鄉村振興戰略,在行政及企事業單位、“兩站一場”、鄉村、公園、校園等場所,建設以電子屏幕為載體的氣象智慧終端20套。

      縣委宣傳部、縣氣象局、縣應急局

      縣發改局、縣財政局、縣住建局、縣教體局、縣文旅局、縣農業農村局

      各鎮人民政府、宋家川街道辦事處、縣政府各有關工作部門

      2024年

      與縣融媒體中心、通信運營商聯合探索建立數字電視、融媒渠道氣象服務,促進城鄉、區域、群體之間的公共氣象服務均等化。

      縣委宣傳部、縣氣象局

      縣發改局、縣財政局、縣應急局、縣融媒體中心、移動、聯通、電信、廣電

      各鎮人民政府、宋家川街道辦事處、縣政府各有關工作部門

      2023年

      建設花粉自動監測站1套,建立花粉濃度智能預報服務系統,提升花粉氣象服務現代化、智慧化水平。

      縣氣象局

      縣衛健局

      縣財政局、縣住建局

      2023年

      2.加強城市氣象服務,保障城市安全運行。

       

      建立氣象服務城市高質量發展長效機制,將氣象防災減災納入城市發展規劃、城市管理考核監督等體系。

      縣氣象局

      縣住建局

      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2025年

      新建小型智能氣象站6個,織密城市氣象觀測站網,提升城市氣象感知水平。

      縣氣象局、縣財政局

      縣住建局


      2023—2024年

      開展吳堡城區公共設施重點隱患區域氣象災害風險評估,提升基礎設施抗御氣象災害標準,推進氣象防災減災融入基層網格治理體系。強化城市供水、供電、供氣、供暖、通信網絡、交通運輸等生命線安全運行氣象保障。

      縣氣象局、縣住建局

      縣發改局、縣工貿局、縣交通局、縣供電公司


      2023—2025年

      加強重大活動、重要賽事等氣象保障服務。

      縣氣象局



      2023—2025年



      政策圖解:推進吳堡氣象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2023—2025年)

      文字解讀:推進吳堡氣象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2023—2025年)

      分享
      中文亚洲欧美乱码在线观看_日韩Av免费一级毛片_亚洲午夜无码专区_亚洲欧美在线97色